学院概况:
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源于洛阳工学院农产品加工机械教研室。1956年农机专业设置粮食加工机械方向,1983年食品机械专业开始招生,1987年开始招收农产品加工及包装工程方向硕士研究生,2002年独立建院,2003年获农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2004年与江苏大学联合招收博士生,2005年获食品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2010年获生物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2022年获农产品加工及装备工程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2024年获食品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学院历经60余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完善的学士、硕士、博士三级学位体系,为社会培养人才1万余人。目前在校本科生1500余人,硕士和博士研究生共360余人。
学院教师团队入选河南省首批“全省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学院现有教授40人、副教授33人,博士生导师14人,硕士生导师63人,海外留学经历教师占37%。其中国家级青年人才计划入选者1人,全国创新争先奖1人,河南省特聘教授1人,河南省跨世纪学术和技术带头人1人,河南省教学名师3人,中原英才计划系列人才4人,河南省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2人,河南省高校科技创新人才3人,河南省创新型科技团队1个,河南省高校科技创新团队2个,河南省高校青年骨干教师11人,河南省优秀省管专家1人,地厅级优秀专家及学术带头人21人。有河南省样板党支部2个,河南省教学团队2个,河南省优秀基层教学组织2个。学院现已形成一支年龄、职称、学历结构合理,以中青年教师为骨干的高水平师资队伍。
持续推进学科建设,形成了多层次、多方位的学科体系。拥有食品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农产品加工及装备工程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食品科学与工程和生物学2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食品与营养和生物与医药2个专业学位授权类别。食品科学与工程和生物学先后入选河南省特色骨干学科群建设学科,食品安全与营养科学入选河南省新兴交叉重点学科,食品科学与工程连续三年入选软科世界一流学科榜单。在食品机械装备、智能安全控制、食品绿色制造、益生菌研究与开发等学科领域特色鲜明。


坚持立德树人,形成了较为完备的人才培养体系。学院设有食品科学与工程系、食品质量与安全系、生物工程系、食品营养与健康系、实验教学中心和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中心。现有食品科学与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食品营养与健康、生物工程和生物制药5个本科专业,其中,食品科学与工程和食品质量与安全为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且均通过国家工程教育认证。

现有国家一流本科课程、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省一流课程,以及省课程思政样板课程15门,省虚拟仿真项目2项,省本科生创新实践基地1个;省研究生优质课程、精品在线课程8门、省级研究生综合改革试点项目1项,省级研究生创新培养基地1个。

学院以教学质量工程建设为导向,以学科建设和科学研究为支撑,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深化,人才培养质量全面提高。近年来,学院先后获得河南省教学成果特等奖2项,一等奖3项,二等奖1项;学生先后获得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等国赛奖励6项,其中银奖4项。学院潜心育人,培养的各层次人才综合素质突出,深受用人单位好评,毕业生乔小全荣获全国大学生就业创业先进人物和全国高校毕业生基层就业卓越奖。




聚力打造科研平台,创新驱动发展成效显著。学院拥有食品加工与安全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河南省食品绿色加工与质量安全控制国际联合实验室、河南省食药安全生物标识快检技术重点实验室、河南省农产品加工装备工程研究中心、河南省食品原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河南省农产品干燥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河南省食品微生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省级以上教学科研平台9个。


近年来,学院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省部级课题及横向课题120余项;荣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20余项,其中一等奖3项;在国内外著名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700余篇,其中一区、二区SCI论文200余篇;出版专著教材70余部;授权发明专利120余项。学院注重科研成果的开发与转化,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拓宽交流渠道,国内国际交流较为广泛。学院是全国干燥会议的发起和主持单位,也是10余家国家级专业学会的副理事长、常务理事或理事单位。学院注重拓展海内外国际合作与交流,与日本筑波大学、美国纽约大学、普渡大学、佛蒙特大学、英国雷丁大学、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加拿大曼尼托巴大学和中国农业大学、江南大学、中国农业科学院等40余家国内外高校及科研院所建立了稳定的合作关系;主办和共同承办全国性食品领域学术会议20余次。
踔厉奋发新征程,笃行不怠向未来。学院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工作的重要论述,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扬“敢为人先、追求卓越”的食品精神,为“双一流”大学创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专业特色:
食品科学与工程
国家首批一流本科专业
国家工程教育认证专业
培养目标:面向食品行业高质量发展需求,培养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和食品安全底线意识、具备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解决复杂食品工程问题能力、拥有科学创新精神和人文素养、适应国内国际行业发展变化、能引领促进食品行业发展的学术型兼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专业优势:本专业在河南科技大学前身洛阳工学院时已设立,1988年开始招生,先后成为河南省特色专业,河南省综合改革试点专业,是全国400余个同类专业中第11个通过认证的专业,该专业上榜艾瑞深校友会研究型 A+专业,全国排名并列第九。拥有省级教学团队和省优秀基层教学组织,国家级食品加工与安全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在省内外同类专业中名列前茅。
就业方向:学生毕业后既能在食品生产、研发、监管等核心岗位承担关键职责,又能通过持续学习与跨学科协作,应对气候变化、资源可持续利用等全球性挑战,为构建安全、营养、绿色的现代食品产业体系提供智力支撑。具体而言,可在食品药品、质量监督、卫生防疫、海关、商检、外贸、环保、医药、化工等部门和各类食品及农产品加工企业工作;也可在高等院校与科研机构从事教学、科研助理及技术开发工作。近50%应届毕业生考取国内重点大学硕士研究生,且有部分毕业生直接出国留学深造。
食品质量与安全
国家一流本科专业
国家工程教育认证专业
河南省本科专业评价位列同类专业第一
培养目标:面向国家食品行业重大需求,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团队合作精神、创新意识、国际化视野与不断适应专业技术发展能力,能够从事食品生产和研发、质量与安全控制、分析检测、监督管理、安全评价、质量认证、科学研究等方面工作的应用研究型高级专门人才。
专业优势:本专业拥有省级教学团队,食品加工与安全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省级大学生实践基地,在省内同类专业排名中位列第一,该专业上榜艾瑞深校友会研究型A类专业,全国并列排名第八。
就业方向:学生毕业后可在食品生产、加工和流通企业,食品与农产品检测机构、监督管理部门等相关单位和部门工作,也可在高等院校与科研机构从事教学、科研助理及技术开发工作。同时,约50%的应届毕业生考取国内重点大学硕士研究生,且有部分毕业生直接出国留学深造。
食品营养与健康
工程技术与生命健康交叉的新工科专业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满足区域经济和食品行业发展需求,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高尚的人文情怀、宽广的国际视野,掌握自然科学、食品营养与健康方面的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具备解决食品营养与健康相关的实际问题及不断学习和适应发展的能力,具有良好的技术沟通和科技创新素质,能在食品加工与流通领域,从事与营养健康相关的科学研究、教育教学、功能食品开发、政策咨询、食品生产及技术管理等方面工作的应用研究型高级专门人才。
专业优势:本专业以跨学科知识(食品科学+营养学+医学)精准对接大健康产业刚需,培养稀缺复合型人才,解决食品与人类健康的核心问题,就业前景广阔且社会价值显著。
就业方向:学生毕业后可在食品行业、医疗健康、公共卫生、教育科研及新兴领域从事健康食品研发、教育教学、功能食品开发、健康科普、政策咨询等工作。
生物工程
河南省本科专业评价中位列同类专业前列
培养目标:在生物工程领域,培养具有生命科学的基本知识,掌握生物技术及其产业化的科学原理,工艺技术过程和工程设计等基础理论、基本技能,能在生物技术与工程领域从事设计、生产、管理和新技术研究、新产品开发等工作,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应用研究型高级专门人才。
专业优势:本专业依托河南省重点一级学科生物学,拥有生物学一级学科硕士授权点,生物与医药专业学位授权领域,上榜软科中国最好学科排名。
就业方向:学生毕业后可在食品、生物、医药、化工、生化工程、环境工程、卫生监督等行业的企业、事业和行政管理部门工作。近50%应届毕业生考取国内重点大学硕士研究生,且有部分毕业生直接出国留学深造。
生物制药
国际新兴工科专业
培养目标:在生物制药领域,培养具有生物学和药学的基本理论与基本知识,掌握生物制药的基本原理和技术,熟悉生物医药分析和药品检验技术,能在生物制药研究、开发、生产以及医学检验、卫生防疫等领域从事相关工作,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应用研究型高级专门人才。
专业优势:生物制药专业为首批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本科专业,专业依托河南省重点一级学科生物学,拥有生物学一级学科硕士授权点,生物与医药专业学位授权领域,上榜软科中国最好学科排名。
就业方向:毕业生可从事生物医药企业和生物技术公司的生产、管理、药品检测、药品经营管理工作;也可在精细化工、生物化工等行业从事相关产品的研究、开发、生产管理工作以及在医学检验、卫生防疫、卫生监督等部门从事管理工作。同时,超过60%应届毕业生考取国内重点大学硕士研究生。